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,由王辉霞副教授担任中心主任,王小萍教授担任副主任。
【科研方向】
中心依托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、环境资源法、民商法、宪法行政法、法理学等学科优势多角度研究食品安全法治问题,根据国家社会迫切需求,积极开展食品法相应的专题研究,提升山西食品安全治理能力。
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不同学科交叉研究。集结食品安全法治方向的优秀学术人才,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,以法学院为主,联合其他学院相关科研骨干,聘请实务界精英在中心兼职,聘请校外食品法专家学者在中心兼职。
【特色】
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注意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性,致力于食品法科研与教学,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理论与工具,打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。
【主要任务】
主要研究内容:食品安全立法与公共政策,食品安全社会共治,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,食品安全监管,食品安全治理的公众参与,食品安全标准,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、风险评估、风险交流,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,反食品欺诈与食品标签规制,食品安全信息公开,食品安全教育,食品安全纠纷解决,食品安全国际趋势。
科学研究方面:中心以问题为导向,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,强调不同部门法之间的交叉结合,探索和推动食品安全治理相关学科的合作研究。一是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。二是开展科学调查解决食品法与政策的实践问题。三是发布食品法与政策研究成果。四是为食品法研究和交流搭建平台。五是承担、组织和管理食品法研究项目。
人才培养方面:中心为我院本科生、研究生开设食品安全法课程,在学校开设食品安全形式与政策公选课,培养食品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。
社会服务方面:为山西地方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政策咨询,为山西地方食品安全社会热点事件、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妥善解决提供及时、高效的应对建议。开展食品安全知识、食品安全法、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。
【近年来科研成果】
主要项目
(1)2019年主持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“山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法治路径研究”。
(2)2016年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“基于风险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路径研究”。
(3)201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农村及城乡接合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研究”。
(4)2013年主持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“食品安全治理的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研究”。
(5)2012年主持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“山西食品安全法律调整机制研究”。
(6)2010年主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“山西‘十二五’规划法治化路径研究”。
专著
《食品安全多元治理法律机制研究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。
论文
(1)《食品消费者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研究》,《人权》2016年第5期。
(2)《构筑安全、健康、公平、可持续的食品供应体系》,《中国食品安全报》2016年10月25日。
(3)《食品安全治理的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研究》,载于《经济法学评论》,史际
春主编,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。被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《食品安全治理文集》(2014年卷)全文收录。
(4)《食品产业链安全控制法律机制研究》,《西北工业大学学报》2013年第1期。
(5)《组织的社会责任研究》,《当代法学》2012年第4期。
(6)《食品企业诚信机制探析》,《生产力研究》2012年第3期。
(7)《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法治探析》,《商业研究》2012年第4期。
(8)《关于我国反垄断法地方性实施的思考》,《商业研究》2012年第6期。
(9)《公司社会责任机制探析》,《西北工业大学学报》2012年第1期。
(10)《食品产业链安全对策分析:以食品生产经营者利益与责任配置机制为纽带》,《国际商报》2011年1月19日第13版。
(11)“Legal Measure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Food Safety Governance”,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,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2012.
(12)《食品安全监管法治协同机制探析》,载于《“经济-科技-社会-环境-法律”系统协同发展》,熊继宁主编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。
参编著作、教材
(1)符启林主编:《 经济法学》(第2版,十一五规划教材)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。第11章。字数63533。
(2)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:《食品安全治理蓝皮书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。前言和附录1。
(3)吴宏伟主编: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。第5、6、7章。字数97021。
(4)陈新玲主编:《经济法实务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。第2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