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- 科学研究 - 科研动态 - 正文

我院举办“法学院学术工作坊”第十一期活动

日期:2023/05/18 17:25:31       点击数:

5月16日下午,我院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“法学院学术工作坊”第十一期活动。本次活动的主题是《悬法象魏:传统中国宪制的特征及当代价值》,主讲人为邓宇冠老师。活动由法学院张亚飞副院长主持,王永浩老师、何盼盼老师、刘雁军老师担任评议人,法学院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活动。

邓宇冠老师以在宪法教学中学生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——“为什中国是这样的,西方是那样的?”为切入点,引用王旭教授观点,认为一切都要回到本国的历史脉络中去寻找,回答这个问题,要精读中国和西方的宪法文本,以中国宪法和美国宪法的序言差别为例进行解读。邓老师提出提出宪法学教学的基本任务,在于通过理解中国宪制的源流,树立拥护中国宪法的信念。邓老师对西方“constitution”和中文“宪”字进行对比,认为二者没有太大的关联性,只不过现在两个词都承载了“根本法”的含义,因此要通过复原他们的本质进行探究。邓老师介绍了西方宪制的发展历程和特征,指出西方国家由于资产阶级内部矛盾重重、个人主义和不信任感影响到了分权制衡西方宪制模式的形成和完善,对中国和西方的宪制进路进行比较,指出中国宪制最需要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,公法、大一统文明永远优先于个人私益。邓老师指出传统中国宪制的两大背景——对抗自然与稳定社会,从历史学和文字学的角度阐释了整个“宪”的来源,结合中国古代文献资料解读,总结得出中国宪制的特征为强有力的领导、家国同构下的信任与服从和上下一心形成的趋心性。最后,邓老师简单介绍了传统中国宪制的当代价值,启发同学们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,只有充分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,才能热爱中国,要敬畏历史,自主学习。

邓宇冠老师讲解完毕后,三位评议人进行评议。

评议人王永浩老师认为,邓老师报告逻辑严谨,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鲜明,追溯中国宪制历史,在报告中贯彻了课程思政,值得大家学习。王老提出了两点问题:一是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宪制值得再探究,二是整个讲解未体现宪制。

评议人何盼盼老师认为,邓老师的报告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广阔的视野,何老师阐述了我国宪法界围绕宪法制度的争论,建议邓老师可以从“宪”的语义开始,引入一些具体的制度,比如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。

评议人刘雁军老师认为,邓老师报告资料详实,解释了“悬法象魏”,不仅是“普法”的含义,其次是“宣威”,这说明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。刘老师也提出宝贵建议,一是报告中提到的“强有力的领导”,从历史传承角度为“什么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”这一问题找到了一个合理依据,这是课程思政一个很好地切入点;二是可以在历史角度解读四个自信;三是“底层民众的信任与服从”可以与免除农业税、脱贫攻坚、强力反腐等进行结合;四是可以从中国宪法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最后,邓宇冠老师对评议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,张亚飞副院长感谢主讲人的精彩发言和评议人的深度点评,进行了简要总结,认为学术研讨很有启发,无论对教学还是科研,包括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课程思政,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。本期学术工作坊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


【扫码看新闻】